一條平穩的河流緩緩從河南鄧州市穿越而過,與其交叉而過的南水北調工程,在河流上方建起了一座巨大的“水橋”,以保證南水北調水“自流”向北方。這是整個南水北調工程中技術難度最大的輸水渡槽,昨日,“水橋”完成最后一段澆筑,順利連接河岸兩旁。
中線工程全程采用“自流”
湍河渡槽項目總工程師陳謀建介紹,南水北調中線的特點是,讓丹江口的水一路北上調水,全程采用“自流”方式,即讓水自動北流。
然而,全線1000多公里的中線,落差有99米,為了實現南水自流向北,“中間高的就得削平,低的要搭起來。”
此前常用的做法是,譬如在灌溉上使用加壓方式,可以采用涵管、埋管等從地下通管而過,而在“自流”要求下,遇到河流阻隔,則只能采用河流上方搭建“水橋”的方式越河而過,這在工程上稱為“渡槽”。
“這有點類似一座橋,人走的話就是高架,但這是水的高架。”陳謀建說。
全線1776座建筑物基本完成
據悉,整個南水北調工程中,有幾十個渡槽。而跨越這條名為湍河的渡槽,是南水北調工程中技術難度最大的一個。
陳謀建介紹,渡槽橫截面類似U形,整個渡槽由三個獨立的渡槽組合而成,跨度共達40米,在建渡槽中跨度、內徑最長。整個渡槽最重要的是中間的槽身段,一共18段,720米,是世界上最大的U形輸水渡槽。
整個湍河渡槽項目工程造價達2.66億元。其昨日主體工程的完工,也為南水北調中線主體工程在年底基本完工奠定堅實基礎。目前,全線1776座建筑物基本完成,1千多公里渠道已全部成型,今年年底中線干線主體工程將全部完工,明年汛后可向北京等地供水。
洛陽今輝機電有有限公司專業生產供應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、尾礦耐磨管道、礦漿排放管道等。